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魏佳 翟羽佳 田毅)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西安餐饮行业逐渐开放,一度“暂停”的夜市重新按下“启动键”,唤醒古城“烟火气”。
暮色降临,华灯初上,西安市新城区的东新街夜市慢慢热闹起来。
63岁的海景兰经营这家包子店已经30多年。海景兰说,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仅包子就能卖两万多个,再加上牛肉拉面、小酥肉、肉丸胡辣汤等特色美食,每到晚餐时间,店里都是一座难求。她怎么也没想到,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原本火爆的生意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西安郑家包子店老板娘海景兰:“30多年来,今年是关门时间最长的一年,虽然疫情对我们有影响,但是我觉得我们要战胜疫情,一定有信心。我们就在期盼疫情赶快过去,能恢复到原来正常。”
虽然一个多月不能正常营业,但海景兰没有失去信心,不仅48名员工的工资照常发放,她利用这个时间对店内进行了重新装修。随着疫情好转,3月初,外卖开始营业,3月底,堂食开始恢复,员工回来了,老顾客纷纷登门。这两天,每天包子的销量已经超过1万个。
老顾客任二虎:“前段时间没开门,我在外面排队买包子,不让进来,我一买就买50块钱的。开门以后,我有时候天天就过来,爱那一口,你说咋弄。”
时至深夜,同样经营了30多年的老字号“老陈家烩菜”迎来了当晚的最后一波客流高峰。
西安老陈家烩菜老板陈根良:“保持距离啊,吃完了还是戴上口罩,勤洗手,外面有洗手液。”
丸子、肉丁、素菜,再加上香浓的汤,就是这碗独具特色的烩菜,让老陈家的生意一火就是30年,疫情发生之前,每天最少能卖1000多碗。这几天,随着堂食的恢复,每天的销量已经恢复到300多碗。
青海顾客傅宾:“年前我来,大年二十六是最后一次,一直就惦记这口,所以今天下了飞机直接就冲这儿来了。”
陈根良:“我们餐饮也要响应号召,赶紧复工复产,实际上也是跟咱们自己一个信心,我们开业啦,给别人一个信心,不仅吃到了这一碗美味的烩菜,而且社会慢慢地步入了正轨。”
凌晨四点,夜市的喧嚣刚刚落幕,主营早餐的李向阳胡辣汤老店已经开始为新一天做准备。炸油条、热豆浆、熬胡辣汤,不到五点,第一波客人就已经上门。老板的儿子李嵩凯早早来到店里帮忙,最近,随着附近企业复工复产,来买早餐的上班族明显多了起来。
西安李向阳胡辣汤老店李嵩凯:“这附近是个商圈,好几个商圈,随着慢慢地复工,人们都出来上班了,所以我们这儿也能感觉到慢慢地恢复了。”
阳光洒满城市,新的一天如期到来,吃过早饭,人们开始奔赴各自的岗位。从晚餐到早餐,城市也正在这袅袅的“烟火气”中开始复苏。
西安市民魏媛媛:“准备去上班。”
西安市民刘涛:“东西一买,就去上班了。”
西安市民卢霞:“我是服务行业的,买完早餐就去上班。”
西安市民杨剑云:“我是做餐饮的,吃完早餐回去就准备开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