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九州视点
  • 九州科技
  • 九州采风
  • 九州美食
  • 九州动态
  • 主持人
  • 德专家:电动车起火最好用水灭

    发布时间: 2019-12-05 09:43阅读()

    科技之光耀濠江——回归20年澳门科技创新记事

    题:科技之光耀濠江——回归20年澳门科技创新记事 近期,科技部资助澳门两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各100万元人民币的拨款已经到位,中央财政科技经费过境澳门实现了落地。

    2019-12-04 17:01

    真真假假,这些保护心脏的说法你得走心

    刘治军强调如果有冠心病,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如阿司匹林、普利类药物、他汀、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等)。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时,必须权衡获益和风险。

    2019-12-04 10:39

    IPv4地址耗尽 但我国奔向IPv6的速度有点慢

    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研究员阎保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推动IPv6的力度仍有待加强。阎保平介绍,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包括各地电信部门,在硬件上均可支持IPv4、IPv6双协议并行,然而相关软件并未跟上。

    2019-12-04 10:01

    合成营养成分玉米黄素 “菌宝宝”的方法成本低产量高

    玉米黄素(zeaxanthin)是光合生物的重要色素,具有保护细胞免受高光损伤的作用。科技日报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黄俊潮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在利用工业微生物生产玉米黄素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9-12-04 10:01

    两种微生物并肩作战 让生物光伏系统发电能力创新高

    生物光伏(BPV)利用微生物(如蓝藻)作为光电转换材料,具有碳中性﹑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和潜在低成本等特点。生物光伏利用光合微生物(如蓝藻)作为光电转换材料,具有碳中性、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和潜在低成本等特点。

    2019-12-04 10:00

    新靶点或可解决慢性肝炎易复发难题

    “我们有理由得出结论,IFI16分子可以作为一个新的重要靶点,监测并抑制慢性肝炎的长期复发问题。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这种DNA感受器不仅可以精准识别CCCDNA,还可以与其结合,有效抑制CCCDNA的转录与复制。

    2019-12-04 09:57

    我解析人类疱疹病毒6B型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教授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首次解析了人类疱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2019-12-04 09:56

    土壤噬菌体组合能显著抑制青枯病

    青枯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能够侵染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生姜、花生等400多种植物,常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噬菌体组合猎杀并致弱病原菌是其在根际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

    2019-12-04 09:50

    我首台百千瓦级船用燃料电池系统诞生

    此款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七一二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组部件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2019-12-04 09:50

    千万年前猿类化石带来人类直立行走新线索

    此次,德国蒂宾根大学研究人员玛德莱恩·博姆及同事,描述了一种新的猿类——名为“Danuvius guggenmosi”,其化石肢骨保存完整。研究人员总结表示:“Danuvius guggenmosi”化石的发现,揭示了猿类在抵达地面之前如何开始使用后肢走路。

    2019-12-04 09:47

    最冷化学反应让分子形成时刻首次“曝光”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在比星际空间冷数百万倍的温度下,他们让两个超冷分子发生了迄今宇宙间最冷的化学反应,形成了分子偶联史上最冷的键。

    2019-12-04 09:41

    新型粘合剂能在海水中反复使用

    日本北海道大学创成研究机构化学反应创成研究基地(WPI-ICReDD)和北海道大学研究人员范海龙、龚剑萍教授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可在海水中快速牢固粘合,而且能重复使用的新型粘合剂。

    2019-12-04 09:40

    太阳磁波60年谜团终破解

    在最新研究中,来自5个国家的13名科学家组成的“低层太阳大气波(WaLSA)”小组,借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位于新墨西哥州的邓恩太阳望远镜获得的高分辨率观测结果,对太阳磁波进行了研究。

    2019-12-04 09:39

    超长寿者携带特殊T细胞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简称“理研”)生命医科学研究中心和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一个联合研究团队发现,超长寿者(110岁以上)的血液中携带很多“CD4阳性杀伤性T细胞”。

    2019-12-04 09:22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3日发表的一项最新突破,英国科学家报告了一种新型硅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的电行为。研究人员表示,呼吸神经元耦合呼吸节律和心脏节律,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负责。

    2019-12-04 09:19

    微生物群影响普洱茶发酵机制基本摸清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直接影响发酵食品的质量,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商业价值。新的见解揭示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复杂的微生物群,并突出了多维宏组学技术在理解食品发酵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方面的作用。

    2019-12-04 09:16

    我国大科学装置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共享机制

    2日—4日,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的第十四届全球研究基础设施高级官员组会议(GSO 14)在上海召开,这是GSO会议首次在亚洲举办。

    2019-12-04 09:14

    破坏干细胞可使血液移植更安全

    科学家正在试验各种方法,有选择性地破坏人体的造血细胞。目前,医生依靠全身放疗或使用破坏DNA的有毒化疗药物杀死现有的血液干细胞,从而为移植细胞重新植入骨髓扫清道路。

    2019-12-03 10:32

    “二合一”恐龙化石携带大量秘密

    科学家不是每天都能挖出恐龙的颚骨,也不是每天都能挖出昆虫的化石。当古生物学家2010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恐龙公园发现了7500万年前的鸭嘴龙颚骨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

    2019-12-03 10:29

    海洋内波有助调节珊瑚礁热白化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证明了海洋内波(海里的波浪)的冷却功能可为珊瑚礁营造一个抗热环境,或有助防止和更准确地预测珊瑚白化。相反,在欠缺内波、或因气候变化而令内波频率和强度下降的地方,珊瑚礁的受热威胁愈趋严重。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

    网站名称:九州之窗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九州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邮箱:2126537367@qq.comQQ:2622293504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