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九州视点
  • 九州科技
  • 九州采风
  • 九州美食
  • 九州动态
  • 主持人
  • 线上教学答疑第33弹 怎么提高孩子科学用网能力?小学生良好习惯如何养成?

    发布时间: 2020-04-08 15:04阅读()

    伴随着停课不停学过程中手机、PAD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孩子游移在线上学习和信息化游戏之间,家长的担忧、焦虑和“恐惧”不断升级。家长害怕孩子沉迷网络,害怕“一部手机会毁了一个孩子”。

    而线上学习开始后暴露出小学生的诸多不良习惯,也着实困扰着家长。

    那么,面对电子设备的应用,究竟应该是“疏”还是“堵”?线上教学期间又该怎样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让我们听听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教育信息化研培与传媒中心研究室主任张丽萍和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小学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杨修宝怎么说。

    demo.jpg

    张丽萍主任认为,必须重视信息素养培育,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基。

    为什么要培育孩子信息素养呢?

    张丽萍主任表示,第一,这是世界发展趋势:

    demo.jpg

    demo.jpg

    第二,这也是国家人才战略。张丽萍主任说,2017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强调,“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形势更加复杂,必须放眼全球,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主动谋划,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打造竞争新优势、开拓发展新空间,有效保障国家安全。

    第三,这也是为了学生未来发展。张丽萍主任表示,在万物互联的世界,为了孩子未来发展,也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

    demo.jpg

    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呢?

    张丽萍主任说,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demo.jpg

    “比如信息意识就包括信息的敏感性、对信息准确性的甄别能力、在协同工作中合理利用信息、对信息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自觉性等方面。”张丽萍主任认为,这些能力都是孩子未来在信息化时代生存与发展必备的能力。

    对于怎样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张丽萍主任表示,学校是培育孩子信息素养的主渠道,家庭、社会也承担着信息素养培育的责任,与学校教育互动,形成系统,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她认为,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以及信息科技课外活动。“新课标着重提出了以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为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了包含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的信息技术学科大概念,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征和学科本质更加突出。”

    “而家庭则要教会孩子搜集学习信息。”张丽萍主任说,要让孩子经历信息从寻找到积累、从泛在到过滤、从刻意到自觉的的过程。

    张丽萍表示,家庭还要教会孩子甄别网络信息,特别要学会质疑信息,识别网络陷阱。“现在更重要的,必须教会孩子应对网络欺凌,让孩子孩子习惯文明上网。”

    demo.jpg

    demo.jpg

    而对于培养孩子信息素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张丽萍表示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

    demo.jpg

    而对于小学生的成长问题,杨修宝老师特别强调良好习惯的家庭养成。

    demo.jpg

    杨修宝老师认为,习惯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他列举了一个中国孩子的专注品质调查数据:

    2006年《中国青少年注意力调查报告》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注意力调查。

    2007年,济南市公安局民警心理训练中心通过多年犯罪心理研究调查表明:75%以上的青少年犯罪与专注力缺失有关。

    2011年,中国教育学会专注力课题组对2846名中小学生进行专注力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专注力优秀的只占0.5%,良好占5.2%,一般占31.3%,较差占43.8%,很差占19.2%。

    2015年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注意力(专注)问题占65%。虽然在青春期,部分孩子的注意力问题会得到改善,但仍有30%的孩子问题会伴随终身,影响其未来的工作、社交,乃至恋爱、婚姻和家庭。

    因此,杨修宝老师想告诉每一位家长,必须从小养成孩子的好习惯,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期。

    杨修宝老师说,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和各方面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家长过分追求成绩高低,忽视了那些对孩子成长更重要的因素,很有可能扼杀孩子的兴趣,天赋和创造力。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随着成长逐步养成的各种好习惯。

    那么,培养良好习惯有什么锦囊妙计呢?

    “日本一位教育家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杨修宝老师表示,最重要的“妙计”就是重视家庭的作用。“一项调查显示,在学生成长中,学生自身背景因素占80%,教师的作用占13.34%,学校的作用占6.66%。其中学生背景中家庭收入、父母教育水平、父母职业等占60%,学生原来的知识和兴趣等占40%。”

    因此,杨修宝老师说,家庭要帮助孩子培养读书的习惯、日记的习惯、作业的习惯、礼貌的习惯、运动的习惯。

    杨修宝老师提醒家长,最好的学区房是书房,要想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

    demo.jpg

    “日记的习惯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写才会写。”杨修宝老师说。而对于日记应该写什么?又如何写,他建议可以这样:

    demo.jpg

    杨修宝老师还强调,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良药。他认为,爱孩子的最好方式是父母也在自我成长。“‘逼着’孩子养成某种习惯,家长首先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习惯。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个什么样的人,孩子有复制的功能。孩子的好习惯,是爸爸妈妈养成的,要当做工程来看待,是非常辛苦的。好习惯的培养不能是说教,需要家长掌握科学的方法并按照规律去做。”

    他建议父母为孩子做到每天6个“一分钟”:

    一分钟示爱,一分钟倾听,一分钟赞美,一分钟参与,一分钟矫正,一分钟鼓励。

    “习惯都不是迅速养成的,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之后就会有了巨大的变化。”杨修宝说。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
    最新资讯

    网站名称:九州之窗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九州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邮箱:2126537367@qq.comQQ:2622293504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