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九州视点
  • 九州科技
  • 九州采风
  • 九州美食
  • 九州动态
  • 主持人
  • 中央和各地新闻媒体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虚假不实报道

    发布时间: 2019-01-28 08:32阅读()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曲志红)虚假新闻不实报道被认为是新闻界最大的“公害”。现在,从中央到各地媒体,正在针对这种足以危害新闻事业安身立命之本的恶劣现象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决心铲除虚假不实报道,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媒体的公信力。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和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但一段时期以来,一些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和受众带来伤害和不良影响。

      “坚决制止、杜绝虚假新闻不实报道,”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是新闻界和全体新闻工作者的责任。6月9日在京举行的“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提出,要重拳出击,严打虚假新闻。中央和各地媒体积极贯彻,迅速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严查虚假、不实报道,建章立制,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

      人民日报在座谈会后,及时传达了会议精神,王晨社长强调,“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要做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可胡编乱造,不可添油加醋,不可道听途说。”

      人民日报编委会提出,要把坚决制止虚假新闻作为增强新闻宣传权威性、指导性,进一步办好人民日报,维护党中央机关报形象的重要措施和责任。要求全体采编人员都要增强制止虚假新闻的责任意识,记者要到采访现场,获取第一手情况,不得引用第二手材料。继续坚持采编分开,严格稿件分级审核和编辑责任制,严格执行报道实名制和回避制,完善公开纠错机制,并将进一步加强对社属子报子刊的管理。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要求全社采编人员一方面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维护新闻真实的自觉性。一方面对原有的《关于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七条规定》加以修改完善,倡导记者深入采访调研,坚持实事求是;强调严格把关程序,堵塞各种漏洞;加强业务管理和考核,如果发现虚假新闻,要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光明日报迅速召开编辑部门、直属报刊负责人会议,传达会议精神,部署贯彻落实。编委会要求,各部门各直属报刊,都要拿出时间认真学习讨论会议精神,把学习的过程,作为一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再教育。在学习领会基础上,认真查找有可能产生虚假新闻的隐患和漏洞,加大治理力度,防范和杜绝虚假失实报道。

      经济日报出台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讨论稿)》,计划用半年时间分两个阶段在全社进行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员工维护新闻真实的自觉性。同时,结合工作实际讨论制止虚假新闻的办法,通过制度建设,堵住虚假新闻产生的渠道。他们准备对报社现有一些不合规范的做法进行清理,如“重奖征集新闻线索”、“悬赏报料”等;对稿件审核流程重新审查,建立完善三级审稿制度;建立通讯员、特约作者、自由撰稿人的来稿管理制度和转载稿件的核实程序;建立对民间组织、商业机构及个人主动提供信息的把关机制和失实责任追究制度等。

      中央电视台从6个方面制订了杜绝虚假新闻的具体措施,强调把好几个“关口”:一是把好“新闻源”,从根源上堵死虚假新闻线索入口;二是以严格的制度约束采编环节,从选题到采访、拍摄、编辑、播出,各栏目各节目运行全程处于制度的监控下;三是强化节目审批、审查,严格执行制片人、部主任和台领导三级审片制度;四是要求各个环节严格把好事实关,采访、编辑、终审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保证节目的真实性。

      为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决杜绝虚假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政治意识、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记者、编辑、主持人的教育和监督,分批次组织全台编播人员学习座谈,要求各部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从严把关。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提出了“五坚持,五反对”,强化记者编辑的自律意识;中国广播网提出建立“权威信息源”,要求所转发新闻来源至少有两个互为佐证;第二套节目“经济之声”还规定,对编造虚假不实报道的采编人员给予调离岗位直至解聘或开除的处分。

      与此同时,各地新闻媒体也在迅速行动,开展坚决杜绝虚假新闻的学习教育和严查、严处活动。坚持新闻真实性,让新闻报道经得起时间、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成为当前我国新闻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27日 第六版)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
    最新资讯

    网站名称:九州之窗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九州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邮箱:2126537367@qq.comQQ:2622293504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