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九州视点
  • 九州科技
  • 九州采风
  • 九州美食
  • 九州动态
  • 主持人
  • 70年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

    发布时间: 2019-02-06 07:00阅读()

      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

      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

      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

      十全十美、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一口气念完的都是大神

      当然小编是喘的那一拨儿...

      每个年代的春节都有不同的过法

      每个春节都有不同的滋味

      快跟着新华日报的灵魂画手

      一起来看看这七十年

      过年的仪式感

      有哪些变与不变~

    70年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

    70年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

      五十年代· 福

      王安石曾叹: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

      尽管物质上不富足

      但家家户户最高兴的事儿

      就是请村里的知识分子

      写张“”字,贴在家门口

      寓意五福临门

      如今

      “福”字也get了“新技能”

      能“扫”也能“贴”

    70年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

      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

      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宋代已经开始,历史悠久。

      六十年代·红包

      过年最开心的事儿

      就是能惊喜地从枕头底下翻出

      用红纸裹着的一两角压岁钱

      现在科技迅速发展

      收红包也衍生了线上玩法

      红包的大小

      以前拼岁数,现在拼手速

    70年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古时候的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七十年代·年夜饭

      吃上的消费

      占家家户户收入大部分

      但为有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母亲似乎一下子大方起来

      炸丸子、红烧鱼

      还有猪肉馅儿的包子做早点!

      生活富足的现在

      也该让一到年三十

      就忙得连轴转的家人

      坐下来歇歇,在外吃点更好的

    70年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

      关于年夜饭曾经有很多传说,但是大家普遍最认可的,还是人们抵御怪兽“年”的故事。人们将“年”赶跑后会在第二天聚在一起庆祝。以后也就形成了固定的习惯,每年这个日子所有人都会挂红木板、点火堆,还敲敲打打,久而久之,这个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吃年夜饭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古代年夜饭还有驱邪、逐疫、健身的作用,年夜饭就是全家团圆的宴会,家里的所有人都会参加,无论身在何方,都会抓紧时间往回赶,如果赶不回来的话,家里的餐桌上也会给他们摆上一副碗筷,代表全家团圆。

      八十年代·春晚

      改革开放初期的春风

      吹遍大江南北

      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夕夜除了有鸡鸭鹅鱼肉

      还有春晚!

      冬天里的一把火热闹了整个年

      后来,贺岁片开始盛行

      也成了一种新年俗

      电视机前的小家

      变成了电影屏前的大家

      不变的是春节的热闹和欢乐

    70年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

      很多人印象中,春晚始于1983年,但早在1956年,新中国就办过盛大的春晚。

      那一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录制了《春节大联欢》,节目单上大咖云集:钱学森、老舍、巴金、梅兰芳、侯宝林、郭沫若、华罗庚……

      晚会中还有一段小“插曲”:侯宝林没赶上车,差点儿没能赶到现场,怎么回事?戳视频↓

      ▲1956年春晚节目

      年 货

      过年是劝说自己

      买买买的最好时机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八十年代

      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

      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

      现在

      动动手指购遍全球才是王道

    70年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

      九十年代·团圆

      离家工作的人多了起来

      一到过年

      无数的人不远万里回家过年

      只为吃一口妈妈做的

      年夜饭菜

      而现在,小康的日子

      每天都像过年

      人们不再满足于吃

      而是选择一家老小

      旅游过年

    70年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

      走过一年,最开心的是走在回家的路上。家是风雪里的等待,是疲惫旅途最好的港湾。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

      ——周国平《家》

      2000年以后·祝福

      移动电话出现

      发条短信讲讲吉祥话

      是件很走心的事儿

      如今

      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

      让“天涯若比邻”成真

      接通视频祝福你我

      是种新年俗

    70年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

      旧年俗新过法

      新年俗新气象

      无论过节的形式怎么变

      不变的是那颗想要团圆的心

      哦对

      还有过年不断增长的体重

      (没错,说的就是你)

    70年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

      交汇点记者:徐玲 朱威;绘画:郑玲玲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
    最新资讯

    网站名称:九州之窗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九州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邮箱:2126537367@qq.comQQ:2622293504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