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同一道“考题”,全国各地怎么解?我们找到了这些“模范”市长!
“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置。”今年,垃圾分类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不久前,住建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提出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些城市被点名表扬——
上海、厦门、深圳、杭州、宁波、北京、苏州等城市,已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垃圾分类这道题,全国各地怎么解?两会期间,新民晚报专访多位参会的全国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市长,畅聊这件“关键小事”。
每个季度,住建部对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厦门连续多次名列第一。
厦门市市长庄稼汉:垃圾分类已经覆盖全市93%的居民小区,2019年目标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原生垃圾“零填埋”。

厦门市 资料图/视觉中国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2019年,实施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行动计划,实现厨余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0%以上,努力让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

深圳市 资料图/视觉中国
杭州市市长徐立毅: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以上,新创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0个。

杭州市资料图/视觉中国
苏州市市长李亚平: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80%。

苏州市资料图/视觉中国
【立法保障】
2015年起,杭州市出台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律规章及一系列文件,构筑起较完善的法规、政策、标准、收费体系,以法制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杭州将工作重点从居民小区前端分类调整为“前端抓分类质量和分流减量、末端抓能力建设”。去年,还制定了《深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和《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
日前,《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草案)》也正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升级”后规定更细:“厨余垃圾沥干水分后投放至厨余垃圾专用收集容器”“使用一次性收纳袋装纳厨余垃圾的,在投放时应当拆袋,并将收纳袋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处罚更高,例如乱扔生活垃圾或者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拒不改正者个人处五百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处一千元罚款,比之前提高了10倍。
【源头分类】
“小手拉大手”是厦门一大亮点:在1164所幼儿园、校园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编写中学、小学、幼儿园三种版本的《绿海鸥伴我行—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将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打通校园、家庭、社区通道,实现垃圾分类的同频共振。
“大分流、细分类”是深圳垃圾分类的关键词,目前已经建起九大生活垃圾分流分类体系:从行业角度,对产生量大、产生源相对集中、处理技术工艺相对成熟的绿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实行大类别专项分流处理;在家庭方面,对废弃玻璃、金属、塑料、纸类和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废旧家具、废旧织物、年花年桔等分类。
【全程闭环】
2010年起,杭州就在全国首推垃圾“清洁直运”模式,取消城区所有的中转站,而是直接将垃圾运输至末端处置场所,而原本令人掩鼻的垃圾中转站,改造成宣教基地,变身“花港观鱼”般的生态小景。针对混装混运问题,严格规范清运作业,按照垃圾分类标识颜色,对不同垃圾分别配置相应颜色和标识的车辆,全面推行“绿车运绿桶、黄车运黄桶”。
苏州依托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起“社区回收点—中心分拣站—再生资源产业园”三级回收网络,还完成互联网+垃圾分类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可回收物的精准到户及上门回收;对于有害垃圾,则建立“小区源头分类投放—区级分类中转储存—市级分类统一处置”模式,开展废旧灯管、废旧电池、过期药品、其他有害垃圾的专项收运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闭环。
【资源利用】
摆放年桔和年花是广东传统年俗,但春节一过“宠儿”就成了“弃儿”,如何处理反倒成为一件烦心事。深圳集中开展年花年桔回收活动,状态较好的回植以待来年,完好的花盆、养殖土、造型支架等回收再次利用,而难以回种的年花年桔则被粉碎并处理成有机肥料,不仅让花木焕发“第二春”,也增添“年年有余”的好寓意。
苏州则采用“就地+协同+集中”模式,形成了“源头”到“尽头”资源化、闭环化处理的“流水线”。以毗邻上海的昆山淀山湖镇为例,就有7个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点和2个公共机构餐厨垃圾处理点。前者对易腐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打碎、恒温发酵处理,后者通过特定菌种,对餐厨垃圾分解处理,全过程低能耗、无异味、无残渣,不仅省去运输成本,而且避免二次污染。
去年,厦门每天分出约600吨厨余垃圾,实现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利用餐厨垃圾制作环保酵素,菜叶、果皮摇身一变成为清新家具、浇种花草的“环保液体”,这些变废为宝的探索,也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