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九州视点
  • 九州科技
  • 九州采风
  • 九州美食
  • 九州动态
  • 主持人
  • 各地新闻媒体采取有力措施防范虚假新闻报道(图)

    发布时间: 2019-04-15 08:01阅读()

    各地新闻媒体采取有力措施防范虚假新闻报道(图)

      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载体上,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我国新闻界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闻重拳出击,坚决遏制这种“新闻公害”。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杨维汉)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不实报道被认为是新闻界最大的“公害”。目前,各地新闻媒体正在积极采取各项扎实有力的措施防范虚假新闻报道,决心铲除虚假不实报道,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坚决制止、杜绝虚假新闻不实报道,”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是新闻界和全体新闻工作者的责任。陕西省委宣传部近日首次聘请2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担任新闻行风监督员,加大对本省新闻行业行风的监督。陕西省还初步制订了《制止虚假新闻实施办法》,要求新闻报道不能虚构事实,无中生有,不能刊发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和疑似新闻;媒体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对所有报道严格审核程序。

      上海新闻界明确提出,对故意造假特别是出于商业利益、个人泄私愤等原因的虚假新闻报道要坚决查处。近日,上海各新闻媒体全面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对典型案例分析和讨论。同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组织社会监督,对各媒体报道的真实性进行评点。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上海文广集团等新闻媒体,就完善报道前严格审核与报道后阅评督查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河北省委宣传部制定《关于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工作的规定》,明确提出新闻媒体不得搞“悬赏爆料”,新闻报道必须署记者实名等,同时采取措施完善监督、追究制度,发现苗头,迅速规范。一场铲除虚假新闻“苗头”和“土壤”的专项治理行动正在河北展开。


      为了杜绝在新闻采写和编辑环节上造成的新闻失实,广东省各新闻单位加强采编管理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章立制构筑“防范假新闻堤坝”。如南方日报社先后修订了《采编人员职业操行守则》《编辑工作制度》等10多项规章制度,将它们汇编成册,印发给每个员工。羊城晚报社实行“三不用”制度:事实不清楚的稿件不用,采访不细致的稿件不用,来源不清楚的稿件不用。

      拥有八报两刊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坚持通过建立、落实、完善规章制度,把新闻报道的全过程置于规范的监控之下。相继出台了值班制度、重大选题报告制度、网络稿件过滤制度、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具有很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为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活动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依据。

    钟灵毓秀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

    网站名称:九州之窗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九州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邮箱:2126537367@qq.comQQ:2622293504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