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内·格鲁塞是法国革命历史学家,毕生以钻研亚洲与中国历史为己任,著述颇丰,有过许多令人艳羡的学术成就,其中就包括这部《中华帝国史》(中文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有趣的是,格鲁塞毕生从未到过中国,但这并不妨碍他以特有的视角,展开对中国历史的研究。
站在更为高远角度冷静审视中华历史发展变迁
自近代以来,以各种视角剖析源远流长中华历史的文章或书籍汗牛充栋,其中并不乏优秀之作。格鲁塞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站在一般学者习以为常的中国历史沿革角度就史论史,而是将中华历史搬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舞台,反复对照。虽然中外历史相互有别,但从历史事件包括人物中总能找到彼此交流乃至亲近的血缘信息。
秦始皇是每位研究中华历史学者少不了大书特书的关键人物。格鲁塞在铺陈秦始皇的历史时,很自然将他与百多年后罗马帝国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如此对照,二人的雷同之处顿时一目了然: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完成了统一,恺撒则是罗马大帝国的奠基者。汉武帝在位的53年,也是马略和苏拉确立了罗马在地中海世界支配权的时代,格鲁塞于是调侃,“武帝的军队在中亚和东亚建立了‘中国治下的和平’,这是‘罗马治下的和平’在远东之对等物”。与一般学者更关注丝绸之路古迹的发掘有所不同,格鲁塞擅长从历史文化包括民间故事中寻找信息。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中国丝绸传入罗马后身价陡增,并迅速引领时尚,为此,罗马第二任皇帝提比略不得不制订反奢侈禁令,“禁止男人穿着丝绸服装,以保证对女性的充足供应”。这一点有点像当年绿茶在英国贵族阶层流行一样,罗马街头的丝绸,多少有点像是今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的奢侈品……
除了简单的人物与事件的对接,格鲁塞喜欢站在更为高远的角度冷静审视中华历史的发展变迁。作为一名曾担任法国博物馆副馆长的学者,格鲁塞对中国学术、宗教、诗歌、雕塑、绘画、陶瓷等有过深入的研究,并擅长从这些文化史料和考古结论中分析出令人惊叹的信息。
国力强盛之时也是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相对旺盛时期
在解读汉武帝开疆拓土布局中国版图、穿插介绍卫青和霍去病等汉代著名英雄人物同时,格鲁塞着重提到了影响战局的一个关键细节———战马。他通过对汉代浮雕进行分析,发现“风格更接近希腊的战马”,因此他得出结论,汉代的马匹“正是公元前102年从河中(中亚河中地区)引进的”。这实际表明,汉代与河中有着比较深入的交流。
如果说前面只是中华历史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某些耦合,那么丝绸和马匹这些信息元素则充分表明,中华历史与世界历史至少在民间已经有着较为深入的联系。而每当国力强盛之时,往往也是中国历史朝代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相对旺盛的时期,比如佛教的引进。有人也许会立马想到南宋,其实南宋并未游离这一结论之外。南宋最后虽然被元朝击败,但并不表明南宋的羸弱。相反,南宋文化艺术发展高度折射当时国家发展的欣欣向荣。当然,这种繁盛是从汉人历史纵向角度对比,并不单纯以军事实力作为比较对象。另一个有力证据是,郑和船队浩浩荡荡下西洋,恰值明朝国力最为强盛之时。(几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