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深度调控周期,很多城市楼市都发生了降温的状况,哪怕是这两年楼市高温的三四线城市,在今年1月份销量也开始发生明显的下滑,这与楼市发展的周期及政策的调控息息相关。
中国楼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方向就是建立稳定健康的长效机制,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也就是楼市健康房价合理,老百姓都能够买得起住得起,没有炒房行为的干预。
说起炒房可以说每一个刚需者都是深痛欲绝,本身房地产市场可以自由的根据市场需求定价,但是炒房者的介入直接将房价提升了几个档次,搞的楼市乱象丛生房价高企,空置率节节攀升,所以对于房价的抑制楼市环境的改善调控政策将是最强的手段,而房产税对于房价和炒房者的抑制被公认为重磅手段。
此前建设银行广东分行行长刘军就表示,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住房空置率保持在10%左右比较合理,而中国2015年的住房空置率就达到了22%-26%,经过多年的疯狂投机和囤房,现在实际的住房空置率可能已经超过了30%,而我们的自由住房率已经达到了93.5%,这些买的房子到底是卖出去了还是租出去了不得而知,但是大家都知道一线城市的租金率只有1.5%左右,根本上是支撑不起他们的投资回报。
不可否认我们楼市中存在的投资行为太多,大多数房子并没有真正的流入市场被合理利用于居住,而是处于空置状态,对于整体楼市而言这里面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毕竟实际市场上房子的数量与需求的数量之间存在明显过剩,投资者就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那就是将手上的房子卖出去,这样才能保证房子可以被合理利用,自身投资也不会处在一个有价无市的状态,不然房产税一旦来袭,多出来的房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烫手的山芋。
对于刚需者而言你房价定高了想买都买不起,所以降价销售肯定是必然,不然多出来的房子可能是要交税的,根据《证券日报》引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税法将加快,预计将会在2021年在部分城市开始征收,一二线城市可能成为首批开征的城市,今年已经是2019年了,留给炒房者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了。
空置率和炒房者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炒房者把大量的房子囤积到自身手上,希望通过高价抛出换得投资利润,但是他们不知道现在房子建的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房价又这么高,接盘者的积极性并没有那么高,长此以往对于炒房者而言不仅不能换回利润可能真会是一堆钢筋水泥。
房地产税征收原则确立
肖捷在上述文章中,首次明确了房地产税将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

01
立法先行
在税收法定原则下,任何新税种必须先立法后征收。因此,“立法先行”已是社会普遍共识。
02
充分授权
“所谓充分授权,应该是给地方政府充分授权,让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具体实施方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冯俏彬也持相同观点:“各地房地产情况差异大,因此地方政府对当地房地产情况更熟悉,给地方充分授权,让它在授权范围内选择具体开征时间、适用税率、征收对象,从而有利于房地产税平稳落地。”
肖捷表示在中央统一立法和税种开征权的前提下,根据税种特点,通过立法授权,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地方税收管理权限主要集中在省级。
03
分步推进
“分步推进原则意味着房地产税征收,可能采取先城市后乡镇、先市民后农民、先企业后个人策略逐步实施。”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焦瑞进认为。

房屋的评估值如何确定?
此次肖捷文章提到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此前业内达成共识的按评估值征税首次明确。
业内专家表示,房屋的评估值应是房屋市场价值,而非房产原值(即购房时价格),但由于近些年房价上涨较快,因此最终评估值应该会有折扣。
现行的针对工商业房产征收的房产税在计税时,对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具体标准由地方确定。

征收房地产税同时,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
对于肖捷文章中提出的适当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冯俏彬认为,随着对后端居民住房保有环节征税,前端的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将相应降低,确保总体税负平稳,这有利于房地产税推出。
朱为群表示,建设和交易环节的税费负担降低,主要涉及土地增值税制度的改革,以及各种行政性收费改革,具体怎么降可能需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等各种因素。

房地产税能不能抑制房价上涨?
答案是:能!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地产税的征收能够发挥三个作用。
第一是增加相应的财税收入,后续可以成为房地产领域的一类重要税种,进而较好地支撑公共财政事业,甚至可以更好地进行资金二次分配,进而促进住房保障事业发展。
第二是积极调解收入水平,尤其是对于多套住房持有行为进行干预。换而言之,能够有效地引导购房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