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亚洲银行家峰会近日在新加坡召开。本届峰会在金融科技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传统金融如何发力面向未来,寻找创新、转型的新引擎,成为本届峰会的主题。来自世界各地的银行家围绕“未来新金融”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全球金融行业的转型趋势和科技变革,以及新金融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记者留意到,中国的金融科技已在全球崭露头角。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宜信、开鑫金服等公司的技术运用和商业模式已获得国际的认可,并获得峰会的多项大奖。
宜信创始人兼CEO唐宁应邀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金融科技的本质仍然是金融,客户需求才是金融科技发力的核心,所有的技术运用和商业模式的探索,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
金融科技将带来传统银行业深刻变革
全球超过30个国家的2000余名行业代表参与了本届峰会,来自全球的银行家分享了各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实践与创新,以及全球金融业的转型趋势和科技变革。
亚洲银行家主席Emmanuel Daniel主持的“我们将如何改变金融世界”高端对话成为峰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前美国众议员、2010年地标性金融改革法案《Dodd–Frank Act》提案人Barney Frank,麻省理工学院关系科技工程董事总经理 David Shrier,以及TCS Financial Solutions 副董兼联席总裁R Vivekanand参与了此次高端对话。
上述金融高管对于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业的革命性影响己达成共识。亚洲银行家主席Emmanuel Daniel指出,支付领域正在迅速发生变革,使得传统银行许多细分业务的概念可能会很快被遗忘,新的概念正在形成,甚至很快传统银行都可能不需要了。“因此,没有理由不重新看待金融产品的设计,也没有理由不重新审视银行业自己。”
“就像虽然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但依然在数码时代失去了竞争优势。当前大数据、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虽然在银行中开始广泛应用,但新的技术需要用新的方式组织生产,并在实践中对技术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创新,很难说现有银行的组织方式在金融科技时代是否能够继续存在。”Emmanuel Daniel推断,“金融服务的全面线上化不可避免,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提供了催化剂,但是否最终能取得成功却需要探索组织和运营方式的优化,以最大化的发挥技术所带来的优势。”
有银行家指出,金融技术的变革和创新正在给银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特别是财富管理公司采用了很多金融技术以来,传统银行的很多人工职位随之被取代。前美国众议员、2010年地标性金融改革法案《Dodd–Frank Act》提案人Barney Frank指出,在欧洲,已有600万个人工职位被取代。
而手机支付对传统银行支付的影响更大。麻省理工学院关系科技工程董事总经理 David Shrier甚至预测,中国的腾讯或将吸收全世界70%的金融科技市场。他指出,手机支付的痕迹将产生庞大的数据,不仅可用于预测一个城市GDP的增长和投资的作用,还可用于预测市场的变化,以此提升控制信贷风险的能力。“新技术的变化太快了,现在要做的就是跟着客户的需求走,并寻找哪些金融技术可以适应金融业务的需求。”
TCS Financial Solutions 副董兼联席总裁R Vivekanand则在对话环节感叹,当今银行业最大的变革主要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以中国为例,金融科技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论是普惠金融还是财富管理,金融与科技都在进行融合。在金融科技的不同领域,包括支付、网贷、大数据、智能投顾、科技保险、区块链等细分领域,中国也开始从最初的学习者、模仿者逐渐转变成相关领域的创新者甚至引领者。
金融科技的实质仍然是金融客户需求是核心
在众多的热点话题与分论坛中,记者留意到,中国的金融科技已在全球崭露头角。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宜信、开鑫金服等公司的技术运用和商业模式已获得国际的认可,并获得峰会的
多项大奖。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在峰会上做了主题演讲,他强调,金融科技的实质仍然是金融,满足用户需求仍然是其核心。“宜信所有的技术运用和商业模式的探索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
唐宁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宜信在金融科技领域11年的实践与创新。“首先发现客户的需求,然后我们再去寻找那么多技术当中究竟哪一种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需求,最终我们设计出与这二者相匹配的商业模式,从而完成整个金融创新的过程。”唐宁介绍,宜信在下一个十年将以更加前瞻性的眼光通过业务孵化和产业投资的形式参与全球金融科技创新。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指出,在金融科技模式中,核心在于围绕用户的需求,用更好的金融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银行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信贷以及分销成本控制、移动客户端、P2P支付、数字货币等等。”
根据麦肯锡和MIT的统计,新型金融机构的开办成本只有传统银行的一半,人员成本只有十分之一。随着活体检测、电子签名以及智能合约技术的发展,很多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用技术手段解决,金融服务的全面线上化不可避免。
未来金融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从本次论坛可以总结出一些特征,包括:更多的互动与联系,多元化,较低的互信成本,以及高频率的交流。周治翰表示,这一点与互联网环境下虚拟组织的特征非常相似,强调合作、共赢,背后的基础则是分工的细化以及低成本的信息交流。对于金融而言,根本问题是解决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这意味着需要围绕客户的需求,基于高度信任,深度整合各类数据,有效降低风控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