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团首先来到兴十四村。兴十四村位于甘南县城东南17公里处,是1956年由山东临沂地区移民响应党中央开发北大荒号召组建起来的移民村。几十年来,在村党委书记付华廷的带领下,兴十四村始终没有分田到户,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现已发展成为幅员4.2万亩,其中耕地2.4万亩、人工林1.5万亩,人口11600多人的高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记者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介绍,以及与村民互动交流,切实感受到了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极大提升了当地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兴十四村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土地全部实现集约化、良种化、有机化。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兴十四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不断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加快了人口聚集,实现了产城融合发展。同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实现了农民生活小康化。在村办企业的基础上发展组建了拥有多家企业,集农、林、牧、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旅游、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黑龙江富华集团,形成了“生态农业、链条产业、集团推进、规模经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格局。2018年,兴十四村和富华集团总资产达到23.84亿元,总收入实现21.41亿元,人均收入7.68万元。如今的兴十四村,聚焦特色产业,加强组织建设,在村党组织带领下,发挥全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逐步走出了一条品质优、市场好、效益高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先后受到国家、省、市、县各级表彰奖励500多次。
新时期,兴十四村将进一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中心环节,大力发扬“拓荒牛”和“闯关东”精神,进一步做精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活第三产业,把兴十四村建设成为一个高标准、现代化的城镇,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付华廷书记告诉记者:“未来五年,将努力实现全村教育、医疗、粮食供应、居家养老、福利住房的全免费,让村民心无挂碍干事业。”


离开兴十四村,采访团又来到飞鹤(甘南)乳品有限公司,探访了飞鹤乳业的创新产业集群,与“北纬47度黄金奶源带”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好产品,市场会说话,用“品质说话”的奶粉业更是如此。飞鹤采用世界先进的工艺技术,与乳品行业国际顶级设备生产商德国GEA集团合作,采用国际一流生产线,打造行业标杆工厂,从收奶检验到产品包装先进的生产设备贯穿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彻底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纯净天然的牧场,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洁净有序的生产环境,严苛的生产工序……依靠创新产业集群,飞鹤乳业成为“中国质造”的杰出代表。
土地饲料资源充足、空气水质纯净优良、政府部门大力支持,黑龙江为飞鹤乳业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受益的同时,飞鹤也勇担社会重责,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飞鹤(甘南)乳品有限公司投产后,带动当地畜牧业发展,现奶牛存栏达到1万余头,鲜奶总量达到6万吨/年。带动当地种、养、加工、服务业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甘南经济建设的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缓解城镇待业人员的就业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企业。
甘南属半农半牧县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县份。乡村巨变,企业腾飞,如今的甘南,成为黑龙江省首批脱贫摘帽县,并在全力做好脱贫巩固提升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探索精准防贫机制,大步迈进发展变化的新时代。
